国际商标分类1-45
国际商标分类体系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(WIPO)根据尼斯协定制定的一套全球通用的商品和服务分类标准,旨在为各国在商标注册过程中提供统一的分类参考,以提高商标申请、审查及管理的效率与透明度。该分类系统将所有商品和服务分为45个类别,其中1至34类涉及商品,35至45类涵盖服务项目。
第1类主要包括用于工业、科学、摄影、农业、园艺或林业目的化学制品;未加工人造合成树脂;未加工塑料物质;肥料;灭火用合成物;淬火和金属焊接用制剂;保存食品用化学品;鞣料;工业用粘合剂等。这一类别的商品通常具有较强的化学性质和技术含量,广泛应用于各类生产制造领域。
第2类则包含颜料,清漆,防腐剂,以及绘画、装饰、印刷标志、标记、字母、数字、图章等所需用品。这些产品主要用于美化环境、保护物体表面或者作为艺术创作的基础材料。
第3类涵盖了清洁、擦亮、去渍及研磨用制剂;肥皂;香料;化妆品;发水;牙膏等个人护理品及相关清洁用品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此类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,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第4类主要指工业用油和油脂,润滑油;吸收、喷洒和黏结灰尘用合成物;燃料(包括马达燃料)和照明材料;照明用蜡烛和灯芯。这类商品对于维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至关重要,在能源供应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第5类包括医药品,兽药,卫生用品,医用营养品,婴儿食品,消毒剂,杀虫剂及其他生物灭活剂。该类别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安全,因此对其质量要求极为严格。
第6类涉及到普通金属及其合金;金属建筑材料;可移动金属建筑物;非电气缆线和管道用金属材料;小五金具;保险箱等。这些金属制品不仅应用范围广,而且对产品质量有较高要求。
第7类主要是机器和机床;电动工具;电机和发动机(陆地车辆除外);机器传动带和齿轮;非手动农业器具;孵化器;自动售货机等。这些设备构成了现代制造业的基础,支撑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。
第8类为手工具和器具(手动的);刀剪和餐具(银制器皿除外);侧刀和修指甲工具;剃须刀等。这类产品贴近生活实际需求,市场容量巨大。
第9类涵盖科学仪器和装置;导航和测量仪器;检验和分析仪器;教学用具;处理信息或图像资料的设备;计算机软件;电讯设备;照相机;光学玻璃;电子出版物等。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此类商品的快速发展,它们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从第10类到第34类分别对应医疗设备、家具、珠宝首饰、乐器、纸张文具、服装鞋帽、皮革制品、纺织品及其替代品、家用电器、广告和商业经营管理、电信服务、建筑和修理服务等多个细分行业。每个类别都有其特定的产品或服务范畴,共同构建了一个全面覆盖各个领域的国际商标分类体系。
第35类至第45类则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进行分类,如广告服务、金融服务、房地产服务、法律服务、教育服务、娱乐休闲服务等。随着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比重的不断上升,对服务类商标的管理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。
综上所述,《国际商标分类1-45》为全球范围内商标的注册、使用提供了清晰明确的标准,有助于避免因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分类差异导致的误解和冲突,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。同时,它也为企业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支持。
本站所有文章、数据、图片禁止复制转载,如需转载,请联系本站